天氣寒冷的二月,我去看了舞台劇《孽子》。
在此之前我沒有看過小說,也沒有看過電視劇,我只大略知道,《孽子》是一部在講述同性戀的小說。為了讓觀賞舞台劇時可以有新鮮的感受與體悟,我選擇不先做了解就直接進戲院,下面講的是我個人的看法和一些粗淺的心得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
引述自舞台劇官方網站:
《孽子》 經典小說首度以華文搬上舞台,描繪七O年代台灣同志族群被家國拒斥的邊緣處境。全劇以同志間激烈的情感為經,以華人社會最糾葛的父子親情為緯,以「龍鳳戀」貫串,呈現原著的傳奇與愛慾、死生乖離的親情悔罪與救贖。導演以寫實與抒情詩意交錯的意識流手法,牽引觀眾重返那沒有黎明的神祕「黑暗王國」,再現新公園「青春鳥群」的悲歡年華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
這是劇照影片,影片的配樂也有出現在舞台劇中,我非常喜歡。
最開始先是舞台前方一片大屏幕,上面投影著新公園的森林樹影,再打上字幕:
「寫給那一群,
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,
獨自徬徨街頭,
無所依歸的孩子們。」
點出作家白先勇創作這部故事的中心主旨。
透過顏色灰暗的投影森林,隱約可見布幕後的布景,是新公園(即現在的二二八公園)裡面的歷史博物館建築,給人朦朧以及距離感,並在開始不久後,將血紅的「孽子」二字和貫穿全劇的蓮花意象投影在布幕上,搭配上音樂,給人一種在觀賞電影的錯覺。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段的安排。
白先勇說蓮花在劇中的意象是,
「那象徵了人的流轉再生、愛情的模樣,同時也是這群墮入紅塵的孩子仍有赤子之心的展現。」
這齣舞台劇,長度約三個半小時,分為上下場,最令我動容的有兩個部分,分別是李青去探望母親、龍子和阿鳳的舞蹈,是整部戲裡,有讓我因感動而流淚的情節,其他部分,或許是我沒有相關的體悟,所以沒有太多感動。
舞台配樂、佈景、燈光,我覺得都是一流的,不愧是作家白先勇的作品,果然是大製作大場面。劇中十幾個人一齊跳舞也是一種很好的呈現,另外,我真的是太喜歡配樂了,每當出現那種悲傷或是震撼的交響樂,我都會有些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。白色的聚光燈總是跟隨著台上人物的孤寂,舞台上燈光的明與暗安排的非常好,演到酒吧的部分,戲劇院的天花板上還真的垂下一顆旋轉的水晶球,很有氣氛。
「愛,因為愛上了誰變齷齪,倘若慈悲的陽光眷顧我,
能否照耀著我們直到慾望隨蓮花開落」
上面是林夕作詞、楊宗緯演唱的歌曲「蓮花落」,出現的情節在安樂鄉酒吧宣布結束營業的時候,李青一個人緩緩步上舞台,其他青春鳥兒們互相擁抱,在這樣溫柔卻又悲淒的音樂底下,緩緩從舞台上淡去。這首歌裡的情感,像是直接說出那些青春鳥兒們的內心吶喊,我很喜歡這首歌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故事從李青(莫子儀 飾)開始,他在劇中所吹奏的口琴,音樂有些帶著鄉愁的感覺,我很喜歡那種氛圍,口琴將他和最愛的弟娃連結起來,他被趕出家門,坐在地上吹奏口琴,音樂是出自人心,所以用音樂來呈現情感是最能令觀眾動容的。
李青從頭到尾都是類似旁觀者的角色,藉由他帶出許多人物的故事,卻讓我覺得這個演員因此比較沒有發揮的空間。
李青和母親的那段,我覺得兩個人的演技都非常好,莫子儀是經歷豐富的舞台劇演員,我覺得整部戲裡,就是這裡最能讓他有所發揮,他一個人演繹出弟娃死亡時他的悲痛,他奮力阻止醫院人員帶走弟娃的屍體,拼命喊著一聲又一聲「弟娃!」聲音帶著哭腔和不捨的抽咽,直接的感染了觀眾情緒。
而飾演母親的柯淑勤,我也覺得演得非常好,已經陷入瘋狂的她,有時情緒激動的大吼大叫,時而撒嬌似的要李青將弟娃帶來給她看看,一舉手一投足都是精確到位。當李青講出弟娃已死的消息,她是撕心裂肺的一聲聲喊著弟娃……就是在這段我忍不住哭了。
接著母親講起自己當年和小喇叭手私奔,說著說著人就站了起來,開始翩翩起舞,嘴裡一面唱歌,舞台上同時出現了三個空間:當年年輕的母親和小喇叭手、在空無一人的家中年邁的父親、在母親破舊的屋裡思考雙親關係的李青,突然父親大喝了母親一聲,讓她突然從幻想中回到自己破舊的屋中。
我非常喜歡這段的安排,將不可能存在一起的空間並置,所呈現出的氛圍與現實的殘酷,唯有劇場才能做到如此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而龍子(吳中天 飾)和阿鳳的片段,我猜想小說應該對他們之間的愛情有更多描述,但舞台劇礙於時間限制而無法做太多交代,雖然如此仍不影響我觀看,因為在兩人尚未出場前,就已透過別人口中講述了他們之間的情感,藉由園丁、傅老爺子的口中,描繪出阿鳳的形象。
龍子游蕩在蓮花池畔,逢人便問「你有看見阿鳳嗎?」
那失魂落魄的龍子,便讓我很快能理解他們之間的愛有多麼強烈。讓人眼睛一亮的是阿鳳,是太陽劇團的張逸軍所飾演(我原本無知,不知道他是誰,但在看他舞蹈的當下確實被深深的感動了,我不知道僅僅是舞動身體,也能傳遞如此多,可能用言語都無法比擬的情感。)阿鳳雖然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台詞,出場時間也不算多,但他給我的印象卻是整場戲裡最鮮明的。
身穿那件火紅的褲子,他在地上痛苦的舞動,再再帶出這個脆弱又倔強的年輕靈魂,是經過多少痛楚與磨難,令人倍感憐惜。阿鳳就像一團火,用炙熱的感情燃燒著自己,也燃燒了龍子。舞台劇裡的文學性台詞非常多,這段我印象特別深刻,大意是說蓮花池裡有九十九朵蓮花,龍子摘了一朵給阿鳳,他捧在胸前,像是一團火將阿鳳燃燒了起來,我覺得那段台詞很有畫面,再精確不過的描繪出阿鳳這個角色的形象。
龍子追逐著阿鳳,兩人有時相擁、有時又互相推開對方,阿鳳最後攀上垂降下來的紅色綢緞,在上面動作靈活的攀爬、懸掛,不停的做緩慢迴圈的伸展,用言語實在無法確切形容,總之當下我內心是非常非常震撼的,震撼於那個畫面的絕美,搭配上背景音樂氣勢磅薄的交響樂,一次次衝擊著心臟。
龍子只能在舞台上仰望追逐著阿鳳,他聲聲喊著要阿鳳回來,再加上配樂實在是讓人震撼的無法多做思考,最後阿鳳攀爬到最高點,整個人倒轉過來,大量白色亮片(感覺好像飄落的蓮花葉)突然從天花板灑下,龍子朝阿鳳伸出手,阿鳳整個人往下滑落,伸出手恰好停在快要碰觸到龍子的距離,這一段就收在最高潮的部分。
另一段是龍子追逐著心靈負傷的阿鳳,兩人在蓮花池裡跌倒追逐,阿鳳的肢體表現讓人動容,(另外我也很驚訝造景的池底真的有水)最後阿鳳瑟縮著倒在蓮花池的這一邊,另一頭的龍子追過來,喊著「把我的心還給我、還給我!」就一刀刺死了阿鳳,這時舞台上打下紅色燈光,地上水漬此刻看來就像阿鳳的血跡一般,怵目驚心。
龍子坐在地上抱著阿鳳,一聲聲悲痛的吶喊著阿鳳,他無法挽回的殺死了阿鳳和自己。
而丁強、陸一龍、樊光耀這些較資深的演員就不用說,演技是一定有的,不過個人感覺,郭老一角在故事中是類似旁白的角色,不論是舞台劇開始或結束,旁白直言,
「你們以為外面的世界很大麼?有一天,總有那麼一天,你們仍舊會乖乖飛回咱們自己這個老窩來。」
公園這些青春小鳥終會回到這個黑暗王國的窩巢裡,這段話裡頗有些宿命論的感覺。旁白的責任重大,我卻不是很習慣那不夠自然的聲音呈現。
唐美雲的演技很亮眼,但國台語夾雜讓人在轉換上有些不適應,或許全劇用台語會比較好,有時出現的歌仔戲身段,雖然是為搏觀眾一笑,但我仍覺得有些太過刻意。劇中因故事所安排,混雜本省、外省人的腔調,我聽不太懂外省腔,所以每每要借助字幕,卻更容易因為字幕與演員台詞有些出入而感到不適應。
其中警察闖入新公園抓青春鳥兒們的段落,就是純粹搞笑來博取觀眾歡心。這樣並沒有不好,因為我自己也是笑得非常開心的人,但是我會覺得可惜,在這齣戲裡,除了最後安樂鄉酒吧因為記者報導而被迫關門,從記者的報導中我可以看出,那個社會是怎麼看待同性戀的。但是從警局這段卻無法看出,無法藉由警察所言來更了解當時的社會氛圍,雖然若把警局的部分演得非常嚴肅,會讓整齣戲非常沉重,但是因此而將這段犧牲成搞笑娛樂觀眾,我覺得也不是非常適當的做法。
舞台劇中我覺得有些段落稍嫌冗長繁悶,像是傅老爺子講述自己兒子的故事,他要說的是失去兒子的悲痛,還有不僅是同性戀者會痛,他們的父母親也是同樣的痛。但若舞台劇中,將文學性的台詞全數搬上舞台,而且僅以言語的方式講述故事,我覺得很可惜,如果可以用別的方式呈現,考慮用演員演出,想必會生動、具象許多,更能碰觸人心。傅老爺子和龍子暢談的那段也是相同的道理,我覺得或許能有更好的演藝方式。
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,傅老爺子告訴龍子說,
「你以為你的苦難只是你一個人的麼?你父親也在這裡與你分擔呢!你痛,你父親更痛!」、「他不忍見你,他閉上眼睛也不忍見你。」
這幾句台詞是讓我感動的部分,父與子之間的關係是在這部作品中不斷被強調的。
因為沒有讀過原作,所以我僅就舞台劇的部分發表個人看法。
最後告訴大家,想看《孽子》舞台劇的人,五月在高雄還有三場唷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最後附上網址,裡面有一小段彩排、還有作家白先勇的訪問。
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REA8/8436863.shtml
留言列表